共和国同龄人、琅琊区总工会退休干部李厚琴:与共和国同龄,我备感自豪

发布日期:2020-01-08 11:00来源: 市委老干部局作者:老干部局阅读次数: 字体:[大] [中]  [小] 背景颜色:

如果把国家的发展比作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,而我们每个人则是在这条河里航行的小船,小船的每一寸进步都是离不开这条河流。

和共和国同龄的李厚琴,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“是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男女平等,让我这个农村放牛娃有了受教育的机会,走上工作岗位,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。能与共和国同成长,我备感自豪。”

1949年10月的一个清晨,李厚琴出生在原滁县腰铺庙山脚下一个贫苦农民家庭。“新中国成立初期,在这偏远的农村,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残余思想还相当严重,重男轻女的现象还相当普遍。”因为家人重男轻女的观念,只读了两年的小学,李厚琴就辍学在家,成了家里的半个劳动力。李厚琴母亲从13岁到李家做童养媳,没有任何受教育的机会,她常说:“女孩子只要好好学会干家务事和农活就行了,多干事少说话,紧睁眼慢开口。”16岁时的一天,李厚琴和干农活社员正在田头体息,村里的老支书路过就问李厚琴:“上几年学,认识多少字了?”李厚琴如实回答:“小学上两年,认识几个字。”老支书临行前叮嘱:“妇女能顶半边天。你们青年人要好好地学习文化知识,将来才能做个有本事的人。”

老支书的这番话,又激起李厚琴对学习的渴望。李厚琴和父母提出白天农活照干,晚上要去夜校学习,再加上大队妇女主任上门做李厚琴父母的思想工作,才被允许她上夜校。夜校回来后,她还在煤油灯下学习。时间长了,父亲发火说:“一个月要点几斤煤油,我供应不起,再说你一个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!”为了不再引起父亲的反对,每当入夜,她就用东西把灯光挡上,偷偷地学习。

随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,思想政治觉悟也随之提高,1968年县(原滁县)里开展“三结合”时,李厚琴被作为农民代表推荐担任副主任;1972年开始,相继担任黄泥公社担任妇女主任、党委委员、公社副书记,再后来,李厚琴又进入县农业局、工会等单位工作。

“我相信学习是能改变一个普通人命运的。”李厚琴因为自己的经历,对儿子教育抓得特别紧,从小就尽可能为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。孩子很争气考入了华南农业大学环境护保专业,毕业后留校定居广州,现在又转调规划设计部门工作。

李厚琴经常感慨,如今不管男孩女孩,一代人接受的教育和上一代人有着天壤之别,学校越建越漂亮,课程是也来越丰富。“以前我是坐在煤油下上夜校;到了我孩子这一代,他是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听课;如今,我的孙子也上小学了,学习环境的进步自然不在话下。游泳、跆拳道、击剑、小提琴、书法等等,这些文化课以外的素质教育更是我们那时想都想不到的。”

虽然李厚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多年,可她也从没有闲着,日常最大的爱好就是到市老年大学上摄影和绘画课。“退休前工作忙,没时间。如今退休了,政府又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,让我们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,真是赶上了好时代。”采访中,李厚琴还给记者展示了她这些年在老年大学学习创作的一幅幅画作,脸上洋溢着幸福。

采访最后,李厚琴感叹道:“回头看看我这70年走过的路,深切感受到个人发展与国家进步的密不可分。如果没有新中国,提高女性的地位,给了我受教育的权力,我很可能就像我的母亲一样,重复着她那样的生活,一辈子没文化,是一位只知做家务干农活的农村妇女。能与共和国同龄,我备感自豪,希望我们的国家继续繁荣富强。”  

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