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和国同龄人、原滁州光学仪器厂退休职工朱广华: 平凡人生路,安享新生活

发布日期:2020-01-08 10:59来源: 市委老干部局作者:老干部局阅读次数: 字体:[大] [中]  [小] 背景颜色:

她叫朱广华,出生于1949年农历七月,与新中国风雨同行了70年。她经历过欢乐的童年、艰辛的少年。她曾先后在滁州皮革厂和光学仪器厂上班,做了20多年的平凡职工;现如今,儿孙们均已长大,但朱广华和老伴仍居住在滁州一小旁那所经过翻修的老房子里,安享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。

1949年农历七月,朱广华出生于滁城鼓楼街,父母均是地地道道的滁州人。“记得小时候,我父亲帮人织布,母亲在街上贩菜。虽然当时物质资料比较匮乏,但整个社会比较淳朴,我的童年生活过得还算快乐。”年过花甲的朱广华这样告诉记者,“1960年,父亲因病去世,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到了母亲肩上。为了照料家人,正在滁州一附小读三年级的我不得不中断了学业。”1964年,朱广华在母亲的支持下上了一年多的民办小学,随后又到定远县十八里岗上了半年的农垦学校。1968年,她到滁州中学上了一年的初中,此后便中断了学业。“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那段时间,我们的求学之路确实比较坎坷。从1986年起,国家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,中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”

由于文化水平不高,朱广华退学后曾修过马路、当过小工。1971年,她经人介绍跟老伴相识,并随后结婚生子。1979年,朱广华被调到滁州皮革厂,当起了一名小鞋匠。“1980年前后,皮革厂的效益开始下滑,厂里安排我们所有职工出去卖皮鞋,一些头脑活络的工友开始‘下海’,个别工友甚至直接辞职开起了鞋店。”1981年底,朱广华调到了滁州光学仪器厂,并在基层岗位上一直干到了退休。“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,日常生活用品都是按人按量配给,买粮要粮票、买油要油票、卖肉要肉票……记得那时大家买肉都喜欢挑肥的,实在没办法了才去买瘦的。”交谈中,朱广华特意向记者展示了她已经珍藏了近30年的家庭粮油供应证,“改革开放后,物资供应越来越丰富,想买什么几乎都能在市场上买到。”

1999年,朱广华退休后曾帮助子女带了几年的孩子。2012年,她在退休老同事的极力劝说下去上了老年大学。“刚开始我还不习惯,都六十多岁了,还要像中小学生一样去学校上课,谁知去了之后才发现了另一片新天地。”如今,朱广华已陆陆续续学习了葫芦丝、布贴画和太极拳等课程,不少作品还曾受到老师和学员们的称赞。

说起七十年来滁州市区的变化,朱广华告诉记者,“记得滁州以前只是一个小县城,城区主要集中在由南北湖和津浦铁路围成的狭小范围内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,才逐步向南扩展。2008年后,滁州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,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。老城区的不少小平房都翻了新,家家户户都用起了天然气,家门口的环境和交通也越来越好,我们过上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富足的小康生活。”作为一名新中国的同龄人,朱广华希望祖国的未来能变得更好。

分享: